首頁 資訊 關注 名家 行業(yè) 機構 大觀 圖片 視頻

媒體

旗下欄目:

石中元:《我們的未來與人類的世界化──話說全球意識》序言

來源:中國藝術資訊網 作者:小龍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22-05-12

石中元.著《我們的未來與人類的世界化──話說全球意識》、貴州教育出版社 1996年3月版

《我們的未來與人類的世界化──話說全球意識》序言:

從星空看地球──全球意識隨想曲

從太空來看我們生于斯、逝于斯的地球,就向我們站在地球上欣賞月亮一樣,只見空中懸著一個淡藍色的圓球,閃爍著斑斕的光環(huán),它在悠悠地緩緩地移動。

宇宙飛船阿波羅號,在向月亮飛行中發(fā)現(xiàn),浩瀚無垠的太空,有一個被藍色氣團包裹著的星球,白云繚繞其間。宇航員驚喜地喊道:!那是人類的故鄉(xiāng)——地球。

倘若你乘著航天飛機在太空中遨游,你的視野將變得開闊,你的思維將變得立體,你胸懷地球、放眼宇宙。

“在太空中看我們的地球,景色真是漂亮極了!地球很大,像個綠藍色的玻璃球,上面還有些別的顏色,千姿百態(tài),給人一種珍貴物品的感覺。每當航天飛機飛越中國上空時,我總要求其他宇航員把窗口留給我,我要好好地看看中國大地,把它拍下來。” ——世界上第一位遨游太空的王贛俊如是說。

飛上天空,鳥瞰大地是人類早就神往的事。在科學不發(fā)達的時候,人類只好利用風箏、鴿子或者氣球帶照相機從空中拍照地面。遺憾的是,幾百萬年來,人類從沒有給自己居住的地球拍一張“全身像”。我們的地球半徑平均達6375公里,在世人的眼里碩大無比,是個無法測量的天體,利用飛機航空照片,也只能拍照幾十乃至幾百公里。

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我們終于能夠給地球拍一張全身像了!我們終于能看清地球的全貌了!電子掃描、遙感技術,使地球表面沒有禁區(qū)了,無論是千里戈壁灘,還是洶涌澎湃的大海,龐大的地球原形畢露、一覽無遺。

多少世紀以來,我們在一個個封閉的國度里生活,民族的區(qū)域、國家的疆界將人類生存生活空間分割開來。如今,我們生活在宇航、遙感時代,生活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時代,生活在科技無國界、文化無國門的時代,生活在地球是一個村落的時代。我們在探索宇宙的同時,終于把地球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終于把人類看成了一個整體!

是的,人類的發(fā)展史就是殊途同歸,百家同源。萬眾皆一民,地球乃一村,天人皆一體。

宇航員謝瓦斯季諾夫說:

——從太空中俯視我們著個小而脆弱的行星時,就會特別清楚地意識到,它是多么地沒有防御能力和多么容易受到打擊。我們地球上的許多問題從那里看起來是不一樣的,要知道,從太空中是看不到國界的。

——在太空中可以一眼看到整個地球和它表面上的每個細小部分,而且人類改造活動成果的完整圖景卻能展現(xiàn)在眼前。沒有這種獨一無二的觀察點,我們可能很難認識到人類對地球的長期破壞。飛向宇宙加速了全球性思維在人們當中的形成和傳播。監(jiān)控周圍環(huán)境的宇宙工具的出現(xiàn),使我們能夠有效地解決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生物圈這兩項兩位一體的任務。

開發(fā)宇宙,造福人類是地球人的共同使命。1990年4月7日。中國西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中國發(fā)射美國人制造的衛(wèi)星,無論在西半球,還是在東半球,一時間成了全球熱門話題。

“亞洲一號”衛(wèi)星由休斯公司設計生產的一顆國際通信衛(wèi)星。1984年2月,該星由“挑戰(zhàn)號”航天飛機發(fā)射上天,但未進入預定軌道,后“發(fā)現(xiàn)號”航天飛機將它從天上“撈”了回來。現(xiàn)在,該輪到中國人把它送上天了。

發(fā)射“亞洲一號”同步衛(wèi)星,是世界上最為復雜的系統(tǒng)過程之一,是中美兩國第一次并肩合作。全球是一個整體,無論是西方人,還是東方人,我們都是地球人,我們都是地球這個大飛船上的乘客。我們人類都有和睦相處,在這個地球上共同生活的良好愿望。

1990年4月7日,亞洲一號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中國人以自己的實力,顯示了人類合作的光明前景。中國,敞開了漢唐的胸懷。“亞洲一號”的沖擊波,很快輻射了地球這個小小的村落。

衛(wèi)星通信使地球變成了一個村落。地球變小了,而人們的視野擴大了。地球和人類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各個國家和地區(qū)是這個整體中的一部分,“世界歷史是個整體,而各個民族是它的器官”。

人們發(fā)現(xiàn)了系統(tǒng)思想、系統(tǒng)工程、系統(tǒng)論的重要性和它的必然性。系統(tǒng)是指由一個共同目標聯(lián)系起來的許多相互依賴的要素組成的有機整體。每一個要素既有其特定的功能,又協(xié)調于系統(tǒng)整體之中。整體與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但是,整體大于它的各個部分的總和。系統(tǒng)的核心是整體。

一個遍布全球的電子網絡正在把全人類聯(lián)系在一起。電子網絡、衛(wèi)星通信使我們在數(shù)小時、幾秒鐘就能知道世界上任何角落發(fā)生的事情。一場足球比賽、一艘油輪觸礁、一次圖謀不軌的劫機事件、一個連體雙胞胎的誕生都會引起全球公民的關注。現(xiàn)代化的信息傳播和全球通信把個人、地區(qū)、國家乃至七大洲、四大洋聯(lián)結成一個整體。

人們日益認識到,國與國之間的聯(lián)系已經變得多么緊密。今天,地球上所有的國家和地區(qū)不只是相互發(fā)生影響,而且是相依為命,是一種唇亡齒寒的關系。這個地球已不再看成是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組成的集合體,相反,它是由各個國家和地區(qū)形成的一個系統(tǒng)——一個世界系統(tǒng)。

農業(yè)社會人們習慣于過去,工業(yè)社會注重現(xiàn)在,而信息社會則面向未來。一種“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的新的世界觀即全球意識正在形成,我把這種全人類的共同體意識,概括為下面一段話——

胸懷全球、放眼宇宙。把天——地——人看成一個整體系統(tǒng),站在全球和全人類的立場來觀察、認識和處理問題。

茫茫宇宙空間,有無數(shù)個天體在運行。我們的地球只不過是無數(shù)個天體中的一個,它同整個太陽系一樣,并不是從來就存在的,它是物質世界長期運動發(fā)展的結果。

據(jù)地質學家考證,地球自形成以來,已有46億年的歷史。大約在46億年前,密度較大的塵埃物質在空間開始了固體聚積過程,這時它的溫度很低,先是形成小行星,以后才聚成原始地球,經過億萬年的演化才形成今天這個樣子。

如果我們把廣袤的銀河系比作一個大足球場,地球就好比一個小小的足球,然而沒有龍騰虎躍的運動員,沒有歡呼雀躍的球迷。這個蔚藍色的星球沒有兄弟,沒有姐妹。這是一顆孤獨的星,孤獨的星球上有一群孤獨的人類——此刻,我油然而生起“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滄然而涕下”的宇宙孤獨感。

我們曾測度過地球的過去,大概知道它是怎樣誕生的;然而我們能預測它的未來嗎?它將攜同人類走向何方?

寥廓的天空萬古不語,幽深莫測的星空是一個謎。只有注視天空才能理解地球,只有理解地球,才能參透人生。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兩千年前的屈原面向蒼天和濁世,發(fā)出了一連串的《天問》。他的懷疑和志向,引起了人們的思索。唐朝詩人柳宗元以《天對》的形式試圖回答屈子的天問。然而,直到今天,仍然還沒有人對幾百個《天問》做出科學的圓滿解答。

戰(zhàn)國時代的荀子在《天倫》中指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指出了自然界運動變化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天不能主宰人類,而人類也不能把主觀意志強加于天。“天人之分”,“不與天爭職”,荀子試圖規(guī)范人與天的關系,以求得人類生存和持續(xù)發(fā)展。

先賢圣哲老子,在2500年前的《道德經》中含蓄地警告后來人:“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所以被尊重,德所以被珍貴,就在于它不加以干涉而順應自然)。

要學會尊重自然界本身,而不是讓自然界單純地滿足人類的需要。在自然界面前,人類不要以自我為中心,不要妄作非為,橫行霸道,最好不要干涉自然界,順其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怎樣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呢?老子講得很明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以地為法則,地以天為法則,天以道為法則,道以自然為法則)。——人為地所承載,所以人當效法地;地為天所覆蓋,所以地當效法天;天為道所包涵,所以天當效法道;道以自然為歸,所以道當效法“自然”。

在這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失衡、人口爆炸、資源危機、疾病叢生的年代,人類已認識到了自己的“失足”。天文、地質、生命運動是綜合效應運動,將它們對立起來,割裂開來,人類必將受到懲罰!將太空天體系統(tǒng),地球生物系統(tǒng),地表人類社會系統(tǒng)進行綜合考察,方能為人類生存下去尋找一個好辦法。

黃河如絲、長江如帶、山川如礪、海水如染……從衛(wèi)星上看中國,風光無限——她有一條蜿蜒的細線,那是人類加工的痕跡:萬里長城。她有兩片淡淡的綠紗,那是大自然的厚愛: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和大興安嶺的寒帶森林。

一千多年前的詩人李賀設想了在太空俯瞰華夏的情景:“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陸地變海海變山,人間的千年變化在天上只像跑馬一樣迅速過去了。遠望中華九州像九個小煙霧團一般容易消散,看上去遼闊的大海像一杯水似的容易干枯消失。

現(xiàn)代詩人戴望舒和古詩人李賀有類似的感受:“星來星去,宇宙運行,春秋代序,人生人死,太陽無量數(shù),太空無限大,我們只是倏忽渺小的夏蟲井蛙”。世變無涯、人生有盡、光陰迅速、生命短促。佛教以特有的洞悉宇宙人生智慧,用一謁語概括了世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和無邊無際的億萬星云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可謂滄海一粟;和生存了46億年的地球相比,人類是渺小的,170萬年的人類史只不過是百駒過隙,瞬間而已。由此,我忽然想到,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為什么要藐視星空,為什么要與大自然對立?

1939年9月中旬,希特勒在寓所看軍事記錄片。他看到熱核研究和試驗的威力。這個臭名昭著的戰(zhàn)爭罪犯,當時竟從椅子上跳了起來,興奮地跺著雙腳喊道:“就得這樣對付他們!消滅他們!”沒過幾天,法西斯納粹就通過了制造原子彈武器(鈾工程)的決議。幸運的是他們還沒來得及掌握這種大規(guī)模殺傷武器就失敗了。

美國開始了行動。1939年11月1日羅斯福召開了包括軍人和科學家的鈾咨詢委員會,制定了曼哈頓計劃。

1945年7月16日5時30分,美國在阿拉莫戈爾多基地進行了地球上第一顆原子彈試驗。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這兩地遭到毀滅性打擊。蘇聯(lián)不甘示弱,1949年8月下旬,蘇聯(lián)爆炸了原子彈。從此,這個世界開始了核競賽。

按動核電鈕地球變火球。人類的才智發(fā)展到這樣一個地步:積累了越來越多的原子彈、氫彈、激光導彈——所有貯存的核武器能把地球毀滅幾次。

人類的理智發(fā)展到這樣一個地步:地球上的幾十億人民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少數(shù)按動核電鈕的個人和組織——地球和人類就掌握在他們手中!已經過去了的五千年文明史,沒有任何一個帝王、任何一個政府能擁有如此大的生殺大權。

人類絞盡腦汁創(chuàng)造文明的核武器能夠毀滅地球,人類向大自然進軍的工業(yè)化活動破壞了地球——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理性的失敗。當代人引以自豪的現(xiàn)代科學和邏輯思維,并不能保證人類走向至真、至善、至美。心性狂亂、逞強好斗,人類中心主義,并不能帶來和平、理解與寬容。兩次世界大戰(zhàn)、毀滅地球的核武器以及破壞地球的工業(yè)革命——這,不能不引起全人類的深思和警覺!

在這第二個千年即將過去,第三個千年即將到來的世紀之交,在這人心惶惑、信仰破滅,人們不知干什么好,干什么都沒有著落的年代——人類的注意力轉向了天人合一、回歸大自然的古老文化,轉向了注重精神修養(yǎng)的傳統(tǒng)文化。

人類開始正視宗教、批判宗教并從中獲取開悟和靈感,以求自救、以求解脫、以求填補心靈的空虛。在這電腦機器人、生物遺傳工程的年代,人們不得不再次關注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以及儒家學說。不得不耐著性子,翻開古書,聽取老祖宗們絮絮叨叨的勸告和正襟危坐的教訓。我們先人的文化精粹,為的是防止我們這些子孫后代從自由走向枷鎖,防止我們從瘋狂走向殘廢,防止我們從貪欲走向毀滅,防止我們從人性走向獸性。

是生存還是毀滅?核戰(zhàn)爭中沒有勝者!面對成千上萬的核彈頭,人們開悟了,明白了。聯(lián)合國召開了裁軍會議和銷毀中程導彈的行動。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只有一個生存空間,人類是一條船上的乘客——同船共渡。天下和為貴!

地球,我的母親!你背負著我在這樂園中逍遙.

你還在那海洋里面,奏些音樂來,安慰我的靈魂.

地球,我的母親!我過去,現(xiàn)在,未來,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樣才能報答你的深恩?

——《地球,我的母親》

1919年12月,當時作為留日學生的郭老,在日本福岡寫下這首與地球撫愛、擁抱的詩章。《地球,我的母親》不受民族、國界的限制,而是以世界為己任,以天下為己任。

當代我們閉關鎖國了,想自大反而自小了、自卑了。想“解放全人類”,反而貧窮落后了。人窮志短、馬瘦毛長,許多人的心胸變得狹小、鼠目寸光。這并不是我們老祖宗的過錯,我們的先輩不乏全球性的“世界公民”。玄奘東渡、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七下西洋……他們十分注意與世界的聯(lián)系與溝通,他們把全球裝在心中。

這是個旋轉的世界,它需要我們的認識旋轉起來,這是個立體的世界,它需要我們的思維立體起來。這是一個多元彩色的社會,它需要我們拋棄非黑即白的“斗爭線性思維”。是的,在高技術發(fā)達的今天,人們的思維應進入了一個全球意識的時代。他要求我們運用系統(tǒng)論的綜合方法,探索天——地——人之間的依賴與相互影響,建立一種人——地——天協(xié)調發(fā)展的祥和社會。

全世界的學者們在密切關注著與整個地球息息相關的全球熱點,出現(xiàn)了跨科學、跨國界的全球思想庫。以社會科學為基礎從事定性分析,以自然科學為基礎從事定量分析。定性和定量的結合將是全球思想庫的趨勢。融合、融洽、融通,融化融匯是一個地球公民的行為。

一個新的學科全球學出現(xiàn)了!它運用大綜合的方法,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結合起來,將當代和千古結合起來,將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結合起來,將現(xiàn)代意識和傳統(tǒng)觀念結合起來——以此來探索人的全面的發(fā)展道路,探索地球的演變和天體的未來,探索將給人類帶來福音的生態(tài)保護和生物工程。

全球意識是世界走向大同的先聲和預兆。地球上的人們終將融為一體,重要的是,誰先主動走進誰的門。

1993年8月4日石中元撰寫于北京延慶淡泊灣書齋

責任編輯: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