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地,我走過的路,就象暗夜中尋找星星
淡淡星光,點亮了一盞心燈
順著弱弱的光,我找到曾經(jīng)丟失的勇氣與自信
——杭法基 2017
文/楚尋歡
2012年,年近70的杭法基一個人來到宋莊。
他坐在簡陋到下床便是工作室的家里,開懷地笑聲總是給人一種格外的溫暖。
他很早就習慣了一個人自己照顧自己的生活。
在宋莊,他說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他要把牢底坐穿,這是他理想的人生歸途。
宋莊的自由、包容以及先鋒精神與杭法基一以貫之的求索精神不謀而合。他要的是一份自在,而宋莊正好給予了他這份自在得以延伸的土壤。
杭法基畫案前手書的自省語
“人生路慢慢走,不著急。”這是杭法基手書,貼在家中墻壁上的一幀小條幅。
一個人的精神家園在于此處的自由與先鋒氣息契合了他大無畏的求索精神,宋莊粗茶淡飯的生活便成為了他藝術翱翔的領地。
杭法基先生有題畫一則:“心安便是歸處。”這正是其攝心切念,臻入唯道集虛、無礙自在之明證。
范迪安在2002年出版的《杭法基抽象水墨畫集》前言中寫道:
“中國畫的現(xiàn)代轉型是改革開放條件下具有時代性的藝術課題。……在回顧和評價近20年現(xiàn)代水墨運動的實踐進程的時候,我(也包括不少藝術評論家同仁)總是會想到有一位屬于最早從事水墨實驗的畫家之一的人物,那就是杭法基。他從80年代中期開始,就以水墨的抽象表現(xiàn)為專攻的目標,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歷久經(jīng)年,他在營造自己的藝術世界和表現(xiàn)自己思想情感上達到了自足的境界,終成自己的一家面貌。
他的作品看上去畫無定法,隨機應變,形態(tài)多樣,但貫注了飽滿的人文關懷,讓人從外在的形式中感受到內(nèi)在的文化品質?梢哉f,這是一種以抽象形式為表現(xiàn)語言的文人畫。
他甘于淡泊的生活方式則使他的作品有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激動,卻無外界塵世的喧嘩,……我以為,這個世界展示了杭法基的處世態(tài)度與人生理想,也讓人與它的純粹品質發(fā)生共鳴。”
相對于時下藝術普遍被金錢與權力所綁架的中國特色語境,杭法基先生的藝術選擇似乎來得格格不入,作為國內(nèi)第一批抽象實驗水墨探索的杰出藝術家代表,沉默與純粹成為他的一種常態(tài)。
行者無疆,藝術是一條不歸路,藝術也是一份人文情懷,藝術之路只有孤獨與堅持的寂寞,永遠沒有成功。
大隱隱于市,亦唯有大隱方能縱享寂寞之清福。如果說“寂寞”也能標榜的話,那份成功是回饋給他人的精神食糧,而“一個人”的獨立才是留給自己的清福。
杭法基70年代末的拼貼畫
一、不斷否定的藝術朝圣路
1945年,杭法基出生于安徽當涂縣。當涂是詩仙李白的終老之地,在充滿濃郁的詩情畫意與文人情調(diào)中長大的的杭法基從小酷愛書畫,文采斐然。
上世紀80年代初杭法基走上抽象實驗水墨之路后,便開始在中國美術館、江蘇美術館等地舉辦個人抽象水墨與拼貼作品展覽,,90年初曾赴美國舉辦個展。他先后完成了《宇宙》系列、《書象》系列、《抽象水墨文人畫》系列、《魔方》系列的創(chuàng)作,并從理論上進行了梳理,其文其畫80年代早中期便見諸于《江蘇畫刊》、《美術》雜志、《中國藝術》叢刊等各類專業(yè)刊物,對外刊物《今日中國》在80年代與90年代末曾兩次專題向海外介紹其抽象水墨作品(7種文版)。
上世紀70年代末,西方的藝術很難見到,一位朋友悄悄送給杭法基一本介紹西方現(xiàn)代藝術的小畫冊,其中馬蒂斯,馬瑟維爾等大師的拼貼作品使他感到異常興奮,加上當時文藝界“冰融”的形勢,也促使他由剛開始的布貼直接踏入受西方現(xiàn)代藝術影響的拼貼畫,并將當時學的油畫版畫國畫中的可用因素融入其中。
《宇宙》(上)、《魔方》(下)系列
《關羽》-1996年
《書象》系列選-2001年
雙聯(lián)畫選:蒙克的悲情-2001年
割舍的水墨情愫,使他又重新拿起了毛筆回到水墨創(chuàng)作中來。拼貼藝術經(jīng)歷中的抽象因素對杭法基思想上的松綁與解放,反過來成為促使他當年由傳統(tǒng)與寫實的方法直接跨入抽象實驗水墨探索最主要的動力。
歲月蹉跎,時光荏冉,往事總是叫人不堪回首,盡管青少年時代曾留下過不少凄風苦雨的記憶,但也有過許多開心快樂的日子。在那個“紅色”年代,杭法基自詡幸運地遠離塵囂,沉沒在江南農(nóng)鄉(xiāng)深處,筆下很多農(nóng)民的形象便一個個心無旁騖昭昭然寂寂然地跳浪通脫出來。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曾有那么一段時間,杭法基大病難愈,意志消沉,最后居然挺過來了。他不無感懷道:“現(xiàn)在老了倒活的好好的。”
那段歲月給他留下的不只是人生唏噓,也埋下了一份精神依然的感恩。
抽象水墨文人畫系列選:吟風弄月-2006年
抽象水墨作品痕面壁《痕跡》局部-水墨-2006年
2010年開始,杭法基開始步入觀念性當代藝術《消解》系列的實驗與探索。
在2015年“一個人•杭法基水墨消解展(今日美術館)”中,杭法基把一些日記、票據(jù)、畫冊、各種各樣的報紙等裱貼拼撕成畫面,非常有意味的是他留下了原件復印件同時展出。
其中的一件裝置作品——《生命樹》由一位已謝世老志愿軍戰(zhàn)士陳健老人數(shù)本日記搓成繩帶半捆綁而成,象征著人的一生都在向往掙脫捆綁與束縛的自由。
杭法基“消解”系列作品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是將各種文本資料“摧毀”之后“重構”的過程。他淡化與消解了藝術形式的探求,結合社會與歷史層面的思考及所涉物的解構,以及將解構之物回歸到視覺美學的源頭。
批評家殷雙喜說:
“作為一種微觀敘事,他反映“底層”視角。
杭法基把別人的日記復印件讓你翻,原件打碎讓你看,他不是一個個人的自傳,是一個底層民眾整體性的呈現(xiàn)。”
作者在“解構”它者的同時,似乎也在“度過”的過程中“消解”自身。這種面對人生廢墟般的終極思考一直伴隨著杭法基不斷否定的藝術朝圣路。
消解與重構的過程,是老僧坐禪般的生命體悟過程,也是飽含人文關懷之真誠的杭法基向社會化繭為蝶的發(fā)聲練習。
《老居士》-杭法基水墨肖像系列
二、欲攬狂草入畫來:我是無象法門
從2012進入宋莊開始到2014年,杭法基在閑暇之余創(chuàng)作了《宋莊人》系列水墨作品,這是傳統(tǒng)水墨人物的延續(xù)與拓展,與作者當代藝術形成相悖與共生的關系,是作者在藝術上兩條腿走路的產(chǎn)物。
《宋莊人》系列取材于杭法基的當下生活,延續(xù)了其對底層人物的悲憫情懷之觀照。一開始只是利用一種習慣性的傳統(tǒng)文人似書寫表達,依循著這種不自覺地傾情投入,之后的大量小尺幅《人面壁》系列與大尺幅水墨肖像系列竟讓他欲罷不能,他游曳于東西方視覺經(jīng)驗的水墨肖像表達日趨成熟。
《老煙鬼》宋莊人系列-40x40cm-2014年
杭法基嘗自謂:
“我是‘無象’法門,不為風格主義所捆綁。當藝術成為一種生存方式,作品也就成為生命‘度過’的痕跡。當一種面貌與風格達到飽和依然多年持續(xù),也是一種重復與自我抄襲,其目的無非是為了‘市場’。藝術不是為‘變’而變,而是順應內(nèi)心真實的感覺、激情及理性的思考‘自然生發(fā)’而不得不變。”
杭法基“消解”與水墨人物類交叉型時段的創(chuàng)作,是東西方精神觀念上有所差異的不同創(chuàng)作形式。與其說是兩條腿走路,不如說是一種人類對不同未知經(jīng)驗的好奇體驗嘗試,不管是何種嘗試形式,最終都是個人社會經(jīng)驗的體悟與表達,在藝術本質上殊途同歸。
《無房者的煩惱》(人面壁選頁)-2016年
克里希那穆提(人面壁選頁)-2016年
具有東方根性識別特征的中國水墨承載著文人思想已逾千年,且延綿不絕常變常新,這種與生俱來的天然優(yōu)勢在個性與時代語境上的共鳴便是卓然獨立的中國式發(fā)聲,自然也是獨具東方魅力的當代藝術表達。因此,相較于受西方影響以觀念為核心本體的“消解”,杭法基的水墨肖像在我看來便是更有意味的形式,這種不囿于古今中外的前沿經(jīng)驗,最終回歸于原生本體的當代表達讓我尤為親近與偏愛。
他的水墨肖像是局部抽象整體有“象”,近看抽象,遠看則是“意象”與“具象”的曠達,亦可視為“心象”之表達。這種“心象”是融合了西方表現(xiàn)主義畫面結構的視覺呈現(xiàn),是中國寫意精神的當代延續(xù)與發(fā)展,是某種內(nèi)在渾然一體潛存人性的“禪意”抒懷。
杭法基先生的水墨肖像線條散淡天真,筆墨情趣盎然,若中若西,不管是構圖還是皴擦點染與傳統(tǒng)繪畫程式都拉開了很大的距離,卻分明彰顯著東方根性的內(nèi)美與張力。這種水墨肖像飽含似是而非的意味,給人一種別開生面的新鮮與活力。
《吶喊》系列(人面壁選頁)--2016年
【吶喊】/楚尋歡
盛世中國,
只有你還未曾見過我。
我是北漂的游子,
我是留守的村婦,
我是秋天衰敗中零落的樹葉,
我是無數(shù)個水滴匯成的我.....
紙醉金迷的神州,
霧霾重重的奔跑,
穿過侵略者得逞的淫笑;
心悸的憤怒,
墜入裝滿房貸的理想家園。
而它們,
都是聲聲吶喊
力竭的理由。
——觀杭法基水墨組畫《吶喊》題記 2016/10/22
從美國現(xiàn)代抽象表現(xiàn)主義藝術家德庫寧、戈爾基等人到中國的梁楷、八大、徐渭等,我們都會找到一種人性中噴涌而出的生命雄強,中國傳統(tǒng)文脈中張旭、懷素等人在狂草書寫里同樣充斥著中國文人瞬間永恒的激情脈搏。
“欲攬狂草入畫來”,傳統(tǒng)之經(jīng)典是今人之養(yǎng)料更是我們賴以顛覆之基石,杭法基創(chuàng)作過程中無古無今、無中無西切入當代意識的創(chuàng)作精神便是其自我繪畫語言得以呈現(xiàn)的不竭動力。他以暗含理性的神秘之心象昭示著一種人性潛在的覺性,以示他對藝術本源劃分的質疑。
巨幅人像系列1-2017年
他筆下的《老居士》用散淡勃發(fā)的筆墨線條,譜寫出人性中無盡的滄桑與苦澀,暗含意味綿長的空靈與禪機;《吶喊》中“民生問題大如天”的潛臺詞呼之欲出;《無房者的煩惱》以簡樸凝練、蘊藉無窮的線條勾勒出一個扭曲的靈魂;《老煙鬼》中夸張到讓人琢磨不透的表情,令人顫栗的眼神使觀者屏息,莫敢倪者也!還有那一幅幅在酣暢奔放的水墨交響中綻放的巨幅人物頭像,讓我讀到了一種信筆直取的快意、人類情感深處的神秘與壓抑以及夢游般的生命激情,如此種種,它們匯聚成墨舞春秋的當代眾生絕唱。人性的孤寂與悲憫在畫者、觀者與第三方介質之間形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共鳴。
杭法基工作室
三、“一個人”的獨立
當代藝術的獨立性便在于不茍合于流行的離經(jīng)叛道,這與中國禪文化所提倡的顛覆精神不謀而合。藝術的當代性也可謂時代精神,這種富含先鋒啟蒙、自由獨立意識的時代精神也是人類文明進步不可或缺的原生力量。當代、現(xiàn)代和傳統(tǒng)都只是稱謂名詞,真實地面對自己當下的生存環(huán)境與體驗,是當代藝術的首要態(tài)度。
從中國抽象水墨的第一批先行者到花甲之年的為藝北漂,杭法基以鮮有的激情與毅力堅守著自己的藝術情懷與理想。他站在時代精神之前沿,一直沒有停下探索與思考的腳步。他的藝術是一個人的獨立,這種獨立性飽含善意的情懷,脫俗的意志,這種獨立性更大的魅力在于其人格純粹與胸懷寬廣相融的精神高度。
巨幅人像系列2-2017年
杭法基幾十年如一日以“一個人”的獨立,恪守藝術的純粹與孤獨為樂,他對當代水墨一如既往自由無懼的探索激情,謙卑而與人為善的悲憫情懷構成了他的生命狀態(tài),這種生命狀態(tài)是源于人格與人性的更博大而深邃之藝術,其藝術修養(yǎng)與綜合品性讓他位居那個年代最優(yōu)秀的藝術家之列當之無愧。
人永遠在尋找心靈歸宿的路上,只是藝術剛好成為了他今生修行的一種憑借。
先生之謙卑慈愛,常引逢者激賞,在不斷地否定自我中前行,于忘我與孤寂中我繪我法,淺唱清歡,安貧樂道如此,杭法基先生藝術人生的動人之處便在于我們喧囂浮華中漸行漸遠堅守本真的力量。
巨幅人像系列3-2017年
阿瑟達夫說:
“凡是滿足內(nèi)在需要的表現(xiàn)手段都是神圣的,而抽象藝術與神圣永遠連接在一起。”
正如杭法基先生所說:
“內(nèi)心潛在的需求,就是喜歡。任何形式都是隨興致而行,但一種形式一旦開始,就想玩到一種新的高度或自己很滿意與過癮才行。”
杭法基巨幅水墨即興創(chuàng)作中
藝術是人類發(fā)明的一個詞語,它天生具有精神指向,這種精神指向因其莫衷一是的抽象意義而神圣。
人生猶如游戲,藝術莫不如是。純粹、本真而又蘊含內(nèi)在的當代性是杭法基的藝術追求。
藝術離不開人生,人生自成藝術。一個總是否定自己,喜歡與自己較勁的人,充滿著無限的激情與能量,他是藝術的殉道者。
杭法基在巨幅水墨人像前留影
我無意褻瀆那份肯定抑或否定,我唯相信生命的清凈自信和善。
一位心懷天下,悲憫蒼生的藝術行者,他行走的足跡必將澈照眾生心安自在無礙的歡喜。
當他說,他在水墨淋漓中,找到了與德庫寧對話的酣暢。
那一刻,我與他欣喜相契......
2017年10月26日于京東燕郊
作者楚尋歡:原名王紹軍,來自楚國的南蠻北漂客,喝盡歡的酒,唱浪蕩的歌;媒體從業(yè)者、獨立藝評人、東方禪社發(fā)起人。
杭法基在《消解》作品前的近照
杭法基,1945年生,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現(xiàn)為獨立自由藝術家,個人工作室設立在北京宋莊藝術區(qū)。
從上世紀80年代初開始至2010年,近30年時間,藝術家最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抽象實驗水墨的探索中,是國內(nèi)抽象水墨最早的開拓者之一。從80年代開始,在中國美術館、江蘇美術館、美國菲尼克斯藝術中心等地,先后舉辦過16次個展。作品多次參加國內(nèi)外各類聯(lián)展及學術邀請展。出版有《杭法基抽象水墨畫集》 、《抽象實驗水墨文人畫》 、《宋莊人》等多本作品集。抽象水墨作品及有關學術文章曾在許多專業(yè)刊物發(fā)表。
自2010年開始,步入觀念性當代藝術《消解》系列的探索,結合社會與歷史層面的思考及所涉物的解構,回歸到重構的視覺美學源頭。2015年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消解》個人作品展 。
藝術家今天在藝術上主要采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邊在從事當代《消解》觀念藝術的同時,一邊從事現(xiàn)代水墨人物突破性的拓展,一批巨幅“心象”水墨肖像就是他的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