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1日,陽光明媚,初雪消融;由個山美術(shù)館主辦,北京鼎盛千秋文化有限公司承辦的“龍門陣--鄭瀚林水墨作品展”在北京宋莊隆重舉行。共展出鄭瀚林先生近期創(chuàng)作的書畫作品三十余幅,題材有人物、花鳥、動物。是畫家鄭瀚林先生近年來書畫創(chuàng)作藝術(shù)比較集中的一次全面展示。其中部分展品是個山美術(shù)館早年收藏鄭翰林先生的作品。展覽期間,本次展覽的部分書畫作品被來自山東、廣東、北京等地的收藏家收藏。
嚴格落實防疫政策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本次展覽由鑒藏家劉海博先生策展,著名藝術(shù)家徐忠平先生擔任學術(shù)主持,本次畫展一改往常的開幕形式,舉行了別開生面的“龍門陣”畫展研討會,并由著名藝術(shù)評論家冀問先生任研討會嘉賓主持,讓來到現(xiàn)場的專家學者、書畫家、收藏家、媒體代表等紛紛發(fā)言,各抒己見,或批評,或建議,或贊賞,從不同的角度來解讀和肯定鄭瀚林先生的書畫藝術(shù),現(xiàn)場氣氛熱烈祥和!
展覽作品《龍門陣》
展覽作品《人生四樂》
展覽作品八尺《畫龍點睛》
展覽作品《成語系列》
展覽作品《高士系列》
展覽作品丈二《信馬由韁》
展覽作品《爽歪歪系列》 展覽前言 我最近這段時間特別關(guān)注“人的性靈”的不斷思考。 在繪畫方面,有的人不用下多大苦功,不用畢業(yè)于什么名牌院校,就能畫出讓人驚訝不已的神品,而且一點也不耽誤交游、美食、美酒、人生的享用;有的人勤勤懇懇,苦功用了一筐又一筐,快把王屋山移走了,可仍然沒有邁進藝術(shù)殿堂一步…… 這不得不讓人思考做藝術(shù),或者做任何有創(chuàng)造性的事情,是否都需要先具備超人的“性靈”。 首先是上天要賦予你超人的“性靈”,也就是超過常人的感知能力、察覺力、敏感度,還有超常的表達能力。 具有了這些,再加上勤奮、積累、修養(yǎng)、人格高尚,這樣的人肯定會在其從事的行業(yè)中成為佼佼者,甚而成為一代大家。 我想,瀚林兄應(yīng)該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瀚林兄,其貌敦厚,其語渾渾,其畫憨憨,用筆簡簡,落墨笨笨,其趣燦燦。 畫中野逸,方外游仙,與世不爭,命自亨通。 寥寥數(shù)語寄與瀚林兄一粲。 文/徐忠平
現(xiàn)場版《龍門陣》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陸續(xù)參加展覽的嘉賓有: 展覽藝術(shù)家——鄭瀚林 學術(shù)主持、藝術(shù)家——徐忠平 學者、藝術(shù)家——蕭鴻鳴 清華大學美術(shù)學院高研班導(dǎo)師——高勝雨 當代藝術(shù)家——王子虛 當代藝術(shù)家——李漢 當代藝術(shù)家——雷剛 央視頻《百年傳承》欄目出品人、總導(dǎo)演張航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促進會健康委員會主任——高寒 央視書畫頻道編輯——游居龍 藝術(shù)評論家、畫家——冀問 湘潭書協(xié)主席——何水林 媒體人——方成 媒體人——張軍博 媒體人——郁文 書畫家——陳儒義 油畫家——玲子 雕塑家——麗莎 書畫家——魏海波 油畫家——王華明 書畫家——郭建國 書畫家——姚又崇 書畫家——張景煜 書畫家——楊殿斌 書畫家——劉春曉 書畫家——黃河人 書畫家——姬廣軍 書畫家——宋寶印 書畫家——郝中豪 書畫家——譚永虹 書畫家——李友迪 書畫家——張在峰 書畫家——關(guān)成熙 書畫家——賈謬 油畫家——王輝 篆刻家——陳剛 書畫家——孫鳴秋 書畫家——梁大廉 書畫家——鄧寶杰 書畫家——周晶 收藏家——馮江 收藏家、裝裱師——王勇 心理咨詢師——戚嫣然 個山美術(shù)館創(chuàng)始人——劉海博 個山美術(shù)館執(zhí)行館長——宋金燕 個山美術(shù)館直播事業(yè)部總經(jīng)理——袁騰飛 個山美術(shù)館直播運營部總經(jīng)理——劉寶劍
龍門陣研討會現(xiàn)場
龍門陣研討會現(xiàn)場
龍門陣研討會現(xiàn)場
龍門陣研討會現(xiàn)場
龍門陣研討會現(xiàn)場 《龍門陣》研討會現(xiàn)場:
藝術(shù)評論家冀問 尊敬的各位來賓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冀問。剛剛過去的一場暴雪,雪來的快,化的也快,今天是一個爽朗明快的日子。 在如此愉悅舒暢的時間里,個山美術(shù)館迎來了當代有思想、有建樹又有膽識的著名水墨畫家鄭瀚林先生的《龍門陣》水墨作品展。 在此,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來表達對此次畫展圓滿成功的祝賀。謝謝! 藝術(shù)不易,似乎水墨更不易!水墨的要決就是無法掩蓋!線就是線,墨就是墨,來不得半點虛假,讓人一目了然。但又越琢磨越有味。耐得住看的,就是好畫! 有贊嘆,有質(zhì)疑都是好事,藝術(shù)需要碰撞,更需要激情的交流。在大家交流的同時,我相信現(xiàn)場的每一位和藝術(shù)有關(guān)的老師和朋友們都會感同身受的。 當我們置身在水墨的氛圍里,如何對藝術(shù)有更貼切的感悟?恐怕就是在座各位老師的心得的體現(xiàn)吧。 接下來就讓我們敞開心扉來共同研討“龍門陣”瀚林水墨之意。 坦誠相待,直言不諱,一直是個山館的宗旨。希望大家各抒己見,留下您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使鄭老師的水墨藝術(shù)走的更遠,以及個山館再創(chuàng)輝煌。 好,下面研討會正式開始。 我先來拋磚引玉,昨天下午我看過作品以后!即席寫了幾句順口溜,在這里晾一晾,寫得不好,請瀚林老師和各位方家不要見怪!我的題目叫“龍門陣,讀瀚林” 一讀瀚林:水墨習習,方落清風拂面,令人慨而欲動。 二讀瀚林:筆線灑脫,隨心所欲,如神交久矣。 三讀瀚林:氣如貫虹,心底無私,波瀾胸懷。 四讀瀚林:人間百味,只不過人生一樂,趣味并愉悅。 五讀瀚林:貓魚相爭,一粲而笑,情何所堪。 六讀瀚林:唯自然而意,唯心神相交,開來往復(fù)。 七讀瀚林:歲月饒饒,馬子野趣,花開漫漫。 八讀瀚林:朝朝暮暮,古今一事,藝做玩性。 九讀瀚林:揚帆振振,生機而發(fā),夢醒風笑。 謝謝大家。 接下來,龍門陣畫展研討會正式開始: 首先有請本次畫展的主角鄭瀚林先生做致辭
參展畫家鄭瀚林 首先感謝個山美術(shù)館的館長劉海博先生與員工辛勤的付出,在這感謝徐忠平老師對我的關(guān)照,還有高勝雨老師,在這一并致謝。當時和海博先生商量說我們這個展題叫什么呢,海博說叫“龍門陣”。我一聽,很少有這樣的題目出現(xiàn),后來又跟徐忠平先生商量,徐老師說這個主題好啊,所以我們就定下《龍門陣》這個為主題。 這段時間我的創(chuàng)作也是圍繞龍門陣,我覺得這個龍門陣真的好,包羅萬象,有人間的煙火氣,我以前畫畫基本都是生活,仙道,高士為主。這次呢我把現(xiàn)代人生活的那種情調(diào)、情懷融入了進來,包括那個五魁首啊,室內(nèi)有窗光啊,那個爽歪歪啊,這些新內(nèi)容給融了進來。 還有那個中國成語系列。因為我很想創(chuàng)作一批中國成語典故為主的作品。因為我們國家也要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這個典故太多太多了,創(chuàng)作起來可能就是無窮無盡,所以我這次呢就先畫了幾幅小品,也有一幅大的作品《畫龍點睛》。 今天感謝在座的朋友,這么冷的天過來,請多提寶貴意見,也感謝各位老師。
著名藝術(shù)家徐忠平 對于學術(shù)主持這個詞感覺很恐慌呀!因為我這人一生就沒什么學術(shù),就沒什么理論。我覺得從事藝術(shù)這么多年,對于藝術(shù)就是從心,從我這顆堅強的心來感應(yīng)這個世界就可以了,所以我挺反感這些太理論太學術(shù)性的事情。但我今天想說幾句。第一:我與瀚林神交已久,但相識不過三年。在一次酒會上認識之后,對于他的畫大吃一驚。聰慧,理性,好玩。既深厚又膚淺,這個膚淺是什么?他不要求這個正,不要這個高大上的題材,這是非常難得。這幾年不斷地看他的畫,還是不斷地被他的才氣吸引。前幾天出了個帖子讓我寫幾句,我從靈的角度出發(fā),人的靈性的開發(fā),無論做任何領(lǐng)域都要具有的一種資質(zhì),在這一點上我覺得瀚林確實是一個了不得的人。他的花鳥、蟲魚,山水人物,梅蘭竹菊,幾乎沒有回避的題材,而且他下筆就有感覺,構(gòu)圖奇特,造型夸張,讓你不得不為他的才華驚嘆,但是我今天想轉(zhuǎn)入另外一個話題,他的語言性,所謂的學術(shù)性,在他的筆墨語言上,是承襲了中國傳統(tǒng),受了八大很大的影響,就是他這種樸厚,這種簡練是他超于常人的所在。更重要的是他開創(chuàng)了自任伯年以后人物畫的一個新的角度。從顧愷之,吳道子,李公麟,再到明清,再到任伯年?偟膩碚f畫高士,畫藝僧,乞丐甚至民間流浪藝人,能畫到他這種落魄,蒼涼與不得志,這么不在乎生命,這種是我在歷史上還沒看到的層面。我印象最深的是有黃慎的精神面貌在里面,今天我才知道他的人物畫是歸于仙游畫派。他師從仇拔,仇拔也是黃羲的學生。在福建有個仙游縣,他們創(chuàng)立了仙游畫派。從這點看瀚林是承接有序的,師出有門的。我特別感動的是就是瀚林生活狀態(tài)和他畫的高士應(yīng)該是非常非常和諧的一致的,他就是每天喝的醉醺醺的,游走于這些高士朋友還有江湖之中,不在意他的全國美展獲不獲獎,不在意我這張畫賣多少錢,他其實真正踐行了打破高大上,打破藝術(shù)家為生民請命,為天地立心,修身齊國治天下,把這種東西全解構(gòu)了。因為我到這個年齡才放下了這些。 昨天和老家的一個朋友還在談這個問題。真正的藝術(shù),現(xiàn)在人都離譜了,都追求奢華,追求材料,資源。其實最普通的生活,咱們的老祖宗這一支毛筆,一張薄薄的宣紙解決了生命中所有的問題。但現(xiàn)在整個形式不是這樣了。前幾天在中央美院和798看了兩個大展,一個印度的,一個美國的。耗費了大量的物資和資源和材料,一個展覽沒有一千萬是做不了的。這些做展的每一個人都在隱喻著拯救這個世界的問題,但是都沒有拯救得了任何人,但有一點他們都成了名。我就是佩服瀚林,他的這種看破、放下。讓自己活得逍遙自在,什么浮名,就像李白一樣,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這一點我覺得瀚林看破了,F(xiàn)在產(chǎn)生了一個非常好的想法,向瀚林學習,把我的荒草題材終結(jié)。
著名學者、書畫家蕭鴻鳴 謝謝個山美術(shù)館邀請我們參加鄭瀚林這個畫展,我自我簡單的介紹一下吧,我叫蕭鴻鳴。我是學這個專業(yè)出身的,但是一輩子都在做公務(wù)員,沒有在這個領(lǐng)域,但是我始終堅持做自己的美術(shù)理論,我研究八大山人,個山就是八大山人的名字,個山館起的名字很好,站的角度高,我參加這兩次展覽,我自己都認為水平非常了不起。另外也請大家諒解,因為我是重癥肌無力患者。我來宋莊不長,來這邊也是養(yǎng)病的,參加這些活動,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所以今天看到鄭瀚林先生的畫,我感覺到很高興,能夠見到如此新穎的作品,是人生的一件快事。 剛才我看了他的簡歷,年長他十歲。就如他在這個展覽前言上所說的樣子,有很多人,做了一輩子,把王屋山都搬完了,還沒有領(lǐng)悟到藝術(shù)的真諦,我想看見這些作品,我是這么想的,鄭瀚林先生是領(lǐng)悟到了一點兒,挖山不止,必定前途開闊。 第二個看法呢,從這些作品的題材性來說,剛才有位老先生開場的時候說的,他的畫派的延襲,說到了揚州八怪的黃慎,黃癭瓢的人物確實和這個有所相似,但是黃癭瓢有一個不好,就是黃癭瓢的東西太爛了,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jīng)]有,不管是黃癭瓢的衣服畫的爛,還是他的筆法的那種碎,和鄭瀚林的這些方外的演繹的,高士們或者是說,乞丐也好,討飯的也好,凡夫俗子的這種,個性塑造上,我們看到了他作品的概括性。這一點,在我們以往所見到的作品當中是很難能可貴的。我希望能夠在這個作品的塑造方面,還可以稍微更加完整一點,典雅一點,中國藝術(shù)能傳承千年,它是以中正典雅為代表。如果失去了中正和典雅,中國藝術(shù)難以傳承,難以成為典范,這一點希望在坐的都能夠記住。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你的作品想揚名立腕很難。當然,從現(xiàn)代藝術(shù)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已經(jīng)把傳統(tǒng)的生命經(jīng)驗放到一邊去了。 第三點,在于人物化的創(chuàng)造,在于表達其內(nèi)心的精神。在我們表達的過程當中,表達的對象其實就是我們內(nèi)心的對象,實際上就是反觀的是我們的內(nèi)心,那么既然是這樣,我們每一件作品它能不能真正的體現(xiàn)出我們的內(nèi)心,同時又通過這個作品,反觀到讀者層面,和讀者達成一致,產(chǎn)生共鳴,這一點非常重要,尤其人物畫。 我剛才看見進門的一張畫,劉館長正在介紹,他說那是七年前收藏的一件作品,那件作品大家不知道注意到?jīng)]有,是沒有眼睛的,我不知道那個人到底應(yīng)該怎么來界定他,但是他的題目叫紅杏出墻,我就覺得那件作品跟我們的內(nèi)心產(chǎn)生了一定的共鳴感,這個共鳴感不需要你的眼睛,通過他的臉部的表情和后面那個人物的表情,把這個人物的內(nèi)心表達的比較完整。那么觀照其他的這些作品,我們?nèi)绾文軌蛳衲欠髌纺菢油暾谋磉_那種情緒。這一點作為研討會的問題,我把它提出來,提供給作者參考。謝謝大家。
書畫家梁東峰 第一次到這個桌上坐,每次在這個人多的桌子。這頭腦呢就文字丟失的感覺。一進門大體瀏覽了一遍,我跟瀚林老哥是同鄉(xiāng),都是這個江蘇淮安那邊。幾次都要見面,都好像錯失良機。這次近距離的欣賞作品,感覺非常的心儀。 我覺得在這個展覽上談一些例如說基本的技法的時候,就說低了。整體從畫面的這個意趣,各個方面我覺得是最反映一個人內(nèi)心世界的人生體驗。藝術(shù)說多高多高也沒有多大的必要,說多低,那也必要不大。因為藝術(shù)都是來源于內(nèi)心的個人體驗這么一個思考。 我對于繪畫的理解就是什么呢?你在這人的一生當中,你給人畫高興了。畫的感覺到自己的畫面和你自己心里想的,差不多的時候,我就覺得是最大的一個收獲。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就是一句話放過自己,然后去創(chuàng)作。放過自己以后呢,可能在這個筆法上、狀態(tài)上,都可能有超越往常的那種輕松之感。就好像我一樣,平時睡的覺特別多,我也不喜歡看多少的書籍來填充我的大腦,增加我的修為。我覺得這都是次要的。 看瀚林哥的這個畫,我就覺得特別高興。一進門的時候,我對每一張都感覺到又有小故事,又有小情懷。為什么我們都要有大呢?為什么就喜歡大那種感覺呢?為什么對小就不舒服呢?我是以平等觀看待繪畫。這些作品不管從構(gòu)圖上面,線條都是特別的沉穩(wěn),而且特別的概括。這個傳統(tǒng)對道的知白守黑。直接從畫面上就已經(jīng)通了大道。所以說這個看了這個畫以后,我覺得心情好,就等于是什么呢?在你這個畫面得到了一個最大的收獲。 我不希望說現(xiàn)在許多搞當代藝術(shù)的,非要揭露,非要把自己血淋淋的那種人生,拋給紙。它只是一個潔白的產(chǎn)物。它是一個宇宙般的一個產(chǎn)物。我們只有把最美好的東西拋給這一張紙。然后存在我們的喜悅和我們的智慧,這樣我就覺得這是繪畫最大的道。
藝術(shù)評論家、書畫家賈謬 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高峰就是人物畫。但是這個很早,晉唐顧愷之一出來。人物畫就到高峰了,然后一直往下掉,這個人物畫就越來越來越少了,大家也越來越少。然后到了這個五代,就是山水畫,明清又出來了花鳥。然后清末的時候,這個任伯年的一些人也是畫這個人物,反正我覺得那些人畫人物畫不成功,我不喜歡。其實建國以后人物畫是進步的,因為徐悲鴻帶來的西方的素描的這個體系,他對人物的造型對中國畫的人物畫起到了幫助的作用。然后這個早期出來了一些。一大群人都畫的很好。然后想說的重點是改革開放以后,新文人畫的出現(xiàn),就是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局面。有幾個代表人物,像那個朱新建、徐樂樂。朱新建的畫呢,主要畫性感女人。他也畫高士,但是他這種高士和傳統(tǒng)的高士就不一樣了。其實這是美學的一種轉(zhuǎn)變,就是我們傳統(tǒng)的美學就是追求的典雅。在古代,高士它一定是高的,而且是孤高的,不沾染一點人間煙火,不沾俗氣。但是到了徐樂樂,他的高士就跟市井人物一樣,跟那個地痞無賴似的,長得歪瓜裂棗。這也是一種美學的轉(zhuǎn)變。這種轉(zhuǎn)變其實是受文學的影響,它是從王朔開始的,就是反孤高。崇尚那種反孤高的東西。其實這種這個在詩歌界也有一種命名叫崇低,不崇高了,開始崇低,開始畫這些市井的。這個吃個棗,刷個牙。不畫高山上吹簫、彈琴這種高的了。出現(xiàn)了這么一種美學。但是徐樂樂的筆墨語言和她的美學不會差,她的筆墨是精致的。用一種精致的語言去表達這種趣味,都顯得這個有點膈,顯得不協(xié)調(diào)。就好像一個人,美聲的嗓子去唱搖滾樂,他不合適,所以說徐樂樂不成功。但她的線條是性感的,她畫的那些東西也是性感。今天我看了那個鄭瀚林的畫,我很驚訝。因為我跟他認識也是不久,也是因為個山館的籌展。去年和今年來過一次,喝酒非常性情,很投緣。 原來我對他的畫不了解,今天一看,我沒想到畫的這么好,就是他把徐樂樂沒完成的事給完成了。這種美學的東西,他找到了這個語言。他那個線條,大家都是專家,都不用再講線條好在哪了,大家都懂。就是他這種筆墨,這種語言跟他的訴求和想表達的這種內(nèi)涵里面是一致的,我覺得這個做的非常成功。
書畫家高勝雨 我和瀚林也認識很多年,他早期也在宋莊。后來又全國各地到處去。每次看他發(fā)微信,要么在江南,要么在北京,反正總是走南闖北,一直挺忙。這也是他的一種生活狀態(tài)。剛才大家說了很多,我就是簡單。聊點我對瀚林他的畫兒和人的感受。這個瀚林很質(zhì)樸。他的畫和人是一脈相承,說畫如其人,文如其人,字如其人。這句話是有道理。他這個畫就是他的心相,一個人畫什么畫,肯定內(nèi)心是那么想的。他不可能違背自己的內(nèi)心去畫那些不喜歡的東西。首先他是真實的內(nèi)心獨白。所以說藝術(shù)這個東西啊。這個話題太大,大家聊的太多我覺得可能聽起來費勁。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樸素自然。這個樸素自然是最難做到的。但凡有了嬌柔造作,有了拿捏,有了這種秩序的把控,它就顯得不自然,他就不感人。一幅好的作品。感動畫家自己,然后才能感動別人。你連自己都不感動不了,不可能讓看畫的人感動起來。 這個畫如其人,瀚林為人特別直爽。他待朋友、待任何人都是非常真誠的。他愛喝酒,也曾經(jīng)到我老家也去過。我們老家那些喝酒的都喝不過他,酒量非常大,但是人非常好。這么多年我們關(guān)系處的非常好,他也好學,包括現(xiàn)在我看題材上有所變化,變化是什么呢?就是又加入了很多這個網(wǎng)絡(luò)用語和一些現(xiàn)代的詞匯,一下他就把這個生活當中的點點滴滴,通過自己的感悟,用人物畫或者是花鳥畫,或者花鳥魚蟲來表現(xiàn),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別說小,也別說大,最起碼是他的真實感受,人這一輩子不要把它圈定于我在一個什么狀態(tài),就什么非要給自己畫一個框框啊,框起來,我要成為什么,我要做成什么,我要弄成什么,不要太多的框框。還是要樸素自然。小孩子有小孩子的這個志趣是吧?這個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小孩子老想瘋了,大人老想簡單啊,就這種很簡單的事情。藝術(shù)就是樸素自然。我覺得瀚林在前期有一段很緊的時間,其實人嘛內(nèi)心緊,他在想辦法讓自己豐富。 這個人內(nèi)心豐富了,你的語言豐滿,你筆下的筆墨語言就豐滿。他緊握一段,你才能說,我能松下來,這個松或緊必定要有一個過程,就先緊后松。也有先松后緊的,先松后緊就痛苦。就跟吃甘蔗一樣,你要先吃苦頭,后邊越吃越甜,你要先吃甜頭,后來是越來越苦。我覺得他這個從藝的過程,還是非常非常自然。他也在尋求自己的語言表述方式,也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覺得挺好的,就這么自然而然的往前走,非常好。你看他花鳥人物,他都有涉獵,而且畫起來信手拈來,自然而然很淳樸,很生動。尤其我覺得最近在這個構(gòu)圖上,他有了一個大膽的突破,就是這個大疏大緊,大起大落,運用的膽子非常大。我背后有一張。一張紙都是一半是黑的,這種膽量,這種氣魄,這種酣暢淋漓啊。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在瀚林身上都能體現(xiàn)出來。我覺得很難得,真的做到這樣就很難搞。這個書畫題款印章,這時候越來越精到,非常好。
書畫家郭建國 瀚林兄的畫,他已經(jīng)擺在這兒了,我也不用說什么。因為前面都已經(jīng)說過了。我想到四個字來形容他,“趣由心生”。這個趣兒太難得了。他做到了。你不管怎么樣,在任一個地方,他這畫往那一掛。你品一眼就知道是他的。我覺得這就夠了。一個畫家,他發(fā)展了這么多年很不容易的,能做到這對我來說,我已經(jīng)很佩服。 第二個我就想到說過去老有一句話,叫雅俗共賞,我是不認同的。雅和俗它是兩個極端,兩個方向。怎么能夠共賞呢?這個雅,這個俗。這種極端不能往中間走。真正的繪畫,它是曲高和寡的。今天早起,海博發(fā)了一個朋友圈說瀚林兄的畫,已經(jīng)有幾個藏家買了,我覺得特別佩服,說明這藏家他得有審美的,有高度的。個山館每次推出的畫家,我都認真的看,都是非常有個性的。他們從來沒有考慮說市場認可不認可我,我就是畫我自己。所以我覺得畫家做到這點兒就非常不容易了。是值得我學習的。 他一直往前走,走的是他的人格,他的這個心性,所以他的畫是隨著自己走的。我祝瀚林兄越走越遠,謝謝大家。
書畫家譚永虹 我今天看這個畫展,感覺很高興,看到后面越看越笑了。整個畫展,我就是覺得鄭瀚林老師有追求,這是一個有追求的畫展。很多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內(nèi)心,其實早些年就看見過他的作品,他這幾年好像也在變化,都在變化,就是內(nèi)心的東西在變,畫面也在變。這是一個符合他本心的東西。然后在這么一個時代,大家是求新求異求怪,求這些東西的時代。因為這么一個時代,就是說什么呢?群魔亂舞的時代,就說什么都要在網(wǎng)上弄。為了求新求異求怪,來博得眼球。瀚林老師又能夠保持自己的內(nèi)心,不跟風。不從眾,這是在這個時代很難得的。因為東西呈現(xiàn)出來的只是象,最終要表達的還是一個人的內(nèi)心。不管你用什么象來呈現(xiàn)。外求的東西它只是用象來呈現(xiàn)眼球之類的東西。但是人要體現(xiàn)的這種修為和自己的真正內(nèi)心的那種愉悅,還是靠他自己內(nèi)心很樸素的一種表達。來達到這個目的,而不是通過什么花樣,什么形式,那些東西都叫做虛假。還得要真,很多東西要真就好了,有感染,只要有點虛假的畫,看起來就不能打動了,最樸素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東西,最有分量的東西。
媒體人方成 大家好,我叫方成,我是個媒體人,他在中央電視臺工作快20年了。我和鄭瀚林老師認識有十幾年了,其實我是鄭老師的粉絲,他的畫展在北京呢,我基本上都參加了。在外地我不能去的,讓我的學生都去了。那個我對鄭瀚林老師的畫呢有三點認識,就是三個感受吧。第一眼看他的時候我沒覺得什么。 第二次看他的畫的時候,我也覺得有點意思。第三次看再看他的畫的時候,感覺哎呀特別有味道,非常好。我覺得這也正是吸引我們這個人的地方。很多人看著很多的畫吧,都覺得哎呀,這個看完就完了,沒有印象。我覺得鄭瀚林老師最簡練的筆墨語言,把這個中國畫的黑白灰能這么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你看小中見大這個不容易,很多的畫,尺幅看的實際上不大,但是在畫面上呈現(xiàn)給人的畫面,我們叫磅礴氣勢,他確實能看出來那種構(gòu)圖,給人感覺就非常飽滿,讓人感覺大氣。跟您這個構(gòu)圖,跟您這個自己內(nèi)心情懷的這種釋放,自我的感受。通過筆墨語言來體現(xiàn),我覺得是非常棒,感謝個山美術(shù)館提供這么好的一個環(huán)境和機會,也感謝鄭瀚林老師,對您這個作品有更新的認識和學習,祝賀,謝謝。
油畫家王華明 我剛剛看了他的簡歷。這位老師我不是很熟悉啊,感覺到他的作品很新穎,特別是感覺構(gòu)圖很細膩,而且留白留的很好,整個構(gòu)圖語言很貼近生活,很接地氣,而且把樸實語言都已經(jīng)淋漓盡致的展示在整個構(gòu)思里面了。我覺得這個作品非常好,雖然我對這個老師的作品不是很熟悉的,對框架和實際。 我剛剛一進來是這種感受,很輕盈,還有就是很吸引我。非常棒,非常好。 祝賀鄭瀚林老師畫展圓滿成功,感謝。
書畫家姚又崇 大家都說的非常好,各種思路、各種思緒啊,把所有的問題說得非常透徹了。 此時此刻我才感覺原來坐在這個桌子上面,還是很大壓力的。這個壓力在于什么呢?該說的難度挺大的,我覺得。 我叫姚又崇,也是畫人物畫的。我覺得好多應(yīng)該說的都說完了,不說幾句也不行啊。那么我就簡單說一下啊。 第一個感覺他的畫非常吸引人,就是說一張畫很小或者怎么樣,大家都說他心性東西很多。因為我跟鄭老師也不熟,但是我覺得最起碼一個感覺,看一眼非常簡單的幾根線,幾個塊面。但是非常有道理啊,這種道理是很自然的,隱藏在畫面當中的。就很自然、很巧妙的隱藏當中,這個似乎不容易被人看到。你有意識的追求了一種線面關(guān)系,塊面關(guān)系,或者黑白灰的關(guān)系。但它非常自然的已經(jīng)在里面了。 他很不介意的,非常自然的這種流露,已經(jīng)告訴你這個東西。我覺得鄭老師畫的高級啊,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講,我覺得非常好,非常吸引人,我覺得這個應(yīng)該是畫家的高明之處。 第二個呢。我跟那個張景煜老師我們剛才一碰面,第一句話講什么?哎呀,很接地氣啊,后來一想啥叫接地氣呢?是吧?那接地氣的問題說明什么?一定把這些古代人文把生活細膩化了。特別剛才張老師說了一下,他說一個老者抱了個美女坐在這個桌子旁邊,這種生活是不是我們生活當中很多話題,也經(jīng)常有可能的發(fā)生,或者甚至在沒有發(fā)生在腦子里面,想想追求需要想象的一件事情,這個東西非常可愛,對于生活的這種理解細膩,這種刻畫,我覺得非常到位。而且我特別關(guān)注的兩個眼睛,那個女的眼睛是一定是朝外看的。好像外面有敲門聲,這個男人的眼睛是盯著這個女的看的。所以這種非常精彩的細膩描寫做的非常到位。所以我覺得打動我,我想一定要打動很多人啊,對吧? 第三個呢。我覺得畫畫其實難就難在簡單,好像很多東西簡單到一個衣服變成有兩三根,簡單到極致。所以這個非常不容易啊,因為這種東西都是大家,所有畫畫人都在追求的一個事情。但是追來追去,要達到這種境界非常困難?所以剛才郭老師說他的畫被預(yù)定了不少。我想這是一定的,因為東西好是必然的。相信這個過程,其實他走下去會越來越搶手啊,有機會咱們也收藏幾幅啊,謝謝。
書畫家張景煜 哎呀,感覺要是能粘貼復(fù)制的話,我就粘貼復(fù)制一下就行了。尤其是想說的,你們都說了,我就沒啥可說的問題。但是我和瀚林我們倆不是一般的熟悉而是特別熟悉。應(yīng)該先說的是十幾年前我們兩個同為師兄弟。那時候我去欣賞瀚林兄的這個大氣,畫畫也大氣,人也大氣,跟喝酒一樣,都很大氣。 那時候他畫的更多的是傳統(tǒng)的東西。大概在2015年,他在高碑店辦展的時候,我也去過。那時候我就感覺他的畫已經(jīng)挺成熟了。 看到今天這個展覽,他走的比上一次更遠,更遠的就是他在古為今用。這邊我覺得走的特別好,就說是把現(xiàn)代的這個生活用古人的那種形象來表現(xiàn)出來。 就剛才這個又重新說的,把那種很有趣味的生活讓他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再一個就是他畫面在大道至簡這一個方面也是做的非常好。畫面畫的非常簡潔,同時他的畫面充滿了一種情趣。大伙兒都能看見,就是這種感覺。 我在這里衷心祝賀翰林兄畫展圓滿成功。再一個希望瀚林兄漸行漸遠。因為你已經(jīng)做到了,漸行漸遠,希望你走的更遠。謝謝。
書畫家王子虛 這個翰林兄的畫,透著濃濃的文人氣。 我有一個感覺,我相信大家也有,我們在看畫的時候,常常沒有看清畫中是個什么東西,表現(xiàn)了什么時候。首先吸引你的是畫面中那彌漫的真氣。 然后你才被他吸引,走近再去觀察,這里邊值得你審的東西,就是技得到位。所以說瀚林兄的作品氣象是么大的,技巧也是非常過關(guān)。 畫老者或者說畫影視,這是一個老題材。遠的咱不說,但說近代的像盧沉先生,江蘇劉二剛先生。還有王孟奇先生都在畫這個題材。但是瀚林兄的作品,他有他自己獨特的思維。他的作品造型是非常幽默的,正像瀚林兄,我覺得他是在畫他自己。 那他這個眼珠一晃動,是有技術(shù)核心的。你看那個人物造型里的那眼神很有趣兒。 還有一點,他把咱們這個水墨畫和漫畫做了一個界定。他很自由的,游離在這被界定的這個范圍內(nèi)。如果他再往前跨一步,就變成了漫畫了,他把這個造型把握的非常好,依然是文人畫這個體系的東西。大家都說的很充分了,我就不再贅述了。謝謝大家。
書畫家李漢 我相信大家說的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質(zhì)樸和自由。我看到的畫里面最重要的也是質(zhì)樸和自由。我感覺每一個人好像都看到這一點。 我到宋莊16年了,就是我在宋莊十年的時候,我回望一下!就感覺不管是當代的,還是傳統(tǒng)的,就是最后留下來的還是自己的東西。 瀚林的畫沒有媚俗的東西。都能看到的就是一個很質(zhì)樸和自由,你最后一定留下來的是質(zhì)樸和自由。我也相信海博的眼睛,海博的眼睛還是挺毒的,我一進來,瀚林的畫給我的感覺很好。謝謝大家。
書畫家郝中豪 昨天晚上是第三次深入的和鄭老師小敘一杯。我看這個鄭老師是如今所說。真性情。這個藝術(shù)變得很偉大,搞藝術(shù)的人很渺小,在藝術(shù)面前。這個就透過藝術(shù)和每個藝術(shù)家所表現(xiàn)他自身的這種感覺,這種學識意境。 自己的這種自由無拘無束,然后沒有任何執(zhí)念,不抱有這個任何一點點思想去創(chuàng)作每一幅作品。我認為這樣的作品應(yīng)該是真實。 這樣的作品是打動人的,如果在執(zhí)念上去創(chuàng)作每一幅作品,這樣的作品一定不會清晰太長。因為它扭捏,它增長、它蠕動。這樣的作品生命不會太強。 我看鄭老師的作品,昨天我轉(zhuǎn)了一圈,看著看著就笑了。真正的一個藝術(shù)家能夠讓觀眾有一個關(guān)聯(lián)。能讓觀眾很自由,很舒服,然后又能打動每一個觀眾。我認為這樣的作品一定是很有生命力,也很自然。謝謝大家。
書畫家楊殿斌 各位老師好,我叫楊殿斌,畫戲曲的。 首先感謝個山館海博,大家說的都非常好,我在這學習了,跟大家學習了。首先大家都說了,我的不必再繼續(xù)贅述了。反正你們說的吧,我也想說,但是你們都搶先說了,我沒辦法,我還是以畫論畫吧,以畫說話。談我自己的感受,有時我去看畫展的時候,沒有引起我的感覺了,我不知道別人咋樣,反正一般的畫展我溜一圈就走,不會留下來。剛才我一進來個山館,給我的感受就不一樣,眼前一亮,這個感覺是從來沒有過的。今天看了就心動了啊,怎么心動呢?瀚林這個作品通過畫面來看,一是自由,二是大膽,三是輕松,而且松弛有度。 我感覺非常好,所以說這個,我也是要向你學習的地方,這一點的確是這樣,我就說這一段吧。祝賀這次畫展圓滿成功,謝謝。
雕塑家麗莎 各位老師好,我是做雕塑的,我叫麗莎。我一進來看這個畫呢!我覺得就是很有意思。我做雕塑作品也是一直在追求這種趣味性。 所以說我一進來看這個畫,覺得這種眼神那種往上斜呀,或者說多個小點兒的那種感覺。然后還有生活的這種小情調(diào),都通通的體現(xiàn)出來這種趣味性。 其實這個就是藝術(shù),不管說是用什么樣的形式去表達吧。就是追求他的那種真諦,就是要達到一種人見了就能被他帶著能樂起來,覺得好玩,趣味性。我覺得不管說是畫畫或者做什么樣的形式的藝術(shù),就是你目的達到就行了。 跟這種觀者產(chǎn)生共鳴,能夠引起他的覺得呵呵一笑,我覺得目的就達到了,就這樣,謝謝。
篆刻家陳剛 我跟鄭老師今天雖然第二次見面,但是認識很多年了,鄭老師的酒量特別好。后來,我是長期關(guān)注他的畫,他朋友圈好多畫我都把它存了圖。我也沒有做準備!讓我來講一下,我就表示一下祝賀吧,謝謝大家。
書畫家孫鳴秋 我應(yīng)該是最小的一位了!雖然長了點胡子哈,我跟鄭老師也是老鄉(xiāng),但是有點距離,也就一百多公里。南通也出了幾個大家,也出了幾個不是大家的大家。 看鄭老師的畫就是能知道鄭老師的人這個很隨和,另外一個就是有意趣,因為我看他視頻里面那個照片,我發(fā)現(xiàn)怎么一個一個跟他畫里面的人一模一樣,每一個都是在畫他自己。所以我說鄭老師平時估計這個也野趣比較多,然后祝賀鄭老師畫展圓滿成功。謝謝!
策展人劉海博 個山館今天真是蓬蓽生輝,高朋滿座,非常感謝! 宋莊在我眼中就是大學。在宋莊這個地方,我能向在座的各位老師,包括宋莊一些畫家學習好多東西。感謝各位老師能夠來個山館,而且一直對個山館默默的支持,一如既往。 感謝緣分,因為我跟鄭老師認識,是因畫結(jié)緣,就是剛進門掛的那幅畫,是我7年前收藏的,是鄭瀚林先生2015年在文化部藝術(shù)發(fā)展中心展覽的其中一件作品,這次也展出來了。上面還有鄭老師今年再次題跋。 兩年前,我才認識鄭老師。而且是在一個微信群里看到他的名字,我就加他微信。我說有他的作品,他不敢相信,然后就來宋莊找我來了。就這樣,我們這個緣分也就開始了,然后不斷的在交流。后來我說給鄭老師做一個畫展。今天如愿以償,今天能有這么多專家老師蒞臨個山館,真的是非常感謝! 個山館只為在野派優(yōu)秀畫家代言。我們雖然是一個民間的、微小的藝術(shù)機構(gòu),但是我們是有原則的,不看名氣,不看地位,一切用作品說話。我們的收藏宗旨就是:“名氣會淡,地位會變,唯實力永恒,可傳千年”,為這個時代發(fā)現(xiàn)好的藝術(shù)家,不讓他們?nèi)ケ宦駴],為這個時代創(chuàng)作屬于這個時代符號是精品力作,我們也會一直按照這個經(jīng)營方針去做,謝謝大家。
鄭瀚林,1966年生于江蘇漣水,又名鄭恩馬,字閑云,號一鶴堂主,吟秋堂主人。少年時曾受著名花鳥畫家王小古先生指點,后又得仙游派名家仇拔先生和花鳥畫家支振球新傳。青年時期游學燕趙大地得魏力群教授指導(dǎo),后又拜津門四家之一郭書仁為師。他的作品呈現(xiàn)出來的夸張、簡練、率真、大氣、師古出新,給人以酣暢淋漓、氣韻生動、高雅脫俗之感,深受國內(nèi)外眾多收藏家喜愛。許多作品被國內(nèi)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私人及機構(gòu)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