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注 名家 行業(yè) 機構 大觀 圖片 視頻

聚焦

旗下欄目: 聚焦 市場 評論 軼聞

麗象開天——李大震書畫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

來源:中國藝術資訊網(wǎng) 作者:海東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9-06-10

  2019年6月8日下午三點,由李大震藝術院、李大震藝術館聯(lián)合主辦,藍城·北京桃李春風,杭州東業(yè)集團,杭州安恒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基祥建設集團協(xié)辦,杭州夏日藝術中心承辦的“麗象開天——李大震書畫作品展”在北京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精選了李大震先生花鳥、山水作品百余幅。

 
 

  開幕式現(xiàn)場

  展覽開幕式上,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致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陶詠白發(fā)表講話。李大震致答謝詞。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人民日報社原副總編謝國明宣布展覽開幕。原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潘公凱為本次展覽題詞。

  開幕式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組織部部長魯雷主持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致辭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陶詠白致辭

  藝術家李大震致辭

  潘公凱先生為本次畫展題詞

  全國人大人社會建設委員會委員,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謝國明宣布展覽開幕

  李大震現(xiàn)場接受央視書畫頻道專訪

  李大震,名鏞,號青蓮居主,別號扶桑老農(nóng),黃石先生等。浙江湖州人。中國國畫家。20世紀50年代拜諸樂三先生為師,研習吳派花鳥。后又得潘天壽先生激賞,收為入室弟子。1989年至今,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珠海、澳門、新加坡等地舉辦頗具影響力的畫展。其作品被當代“草圣”林散之譽為“寫出靈魂成一家”。潘公凱評:“如閑云野鶴,瀟灑脫俗,似不經(jīng)意而質(zhì)樸,清淡之氣自在。觀其畫,如其人,均以率真為其長處。”著名作家舒乙稱其“怪人畫家李大震”。

  李大震先生的大寫意花鳥畫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哲學智慧的凝聚。從他的畫作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天人合一”與“物我兩忘”的和諧與融洽。這一直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追求,也是畫家自身人生經(jīng)驗的體悟,更是“心源”與“造化”的合一。(邵大箴語)

  著名作家李森祥認為李大震的鳥“讓我們頓悟,陽光和雨水,繁華和落寞,快樂或悲傷,包括對與錯,生與死,一切都只是個過程而已。……李大震的鳥不悲憫,不嘲笑,更不問蒼生的孤獨及何怨何苦,它只是在望著,望得是如此地專注,自由,自在,自省,自嘲。”

  1992年,李大震在北京中國畫研究院展覽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前身)舉辦個人書畫展,大獲成功!度嗣癞媹蟆贰吨腥A兒女》《國際航空報》《中國國際航空》《香港航空》《美術報》等報刊以及多家電視臺曾做專題報道。鑒于李大震先生的藝術成就,2008年“李大震藝術館”在浙江湖州南潯成立。2009年,“李大震藝術院”在中共湖州市委、市政府的關懷與籌備下落成,珍藏了李大震捐贈給家鄉(xiāng)的七十余件作品。

  李大震出版有《李大震畫集》《李大震花鳥》《李大震藝術院館藏作品集》《李大震書畫集》《中國當代書畫篆刻家掇英——李大震》《如意如象——李大震書畫作品集》《麗象開天——李大震書畫作品集》等。

  相隔27年,李大震攜最近二十幾年所作精品重返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樓勝南、孫保衛(wèi)、張福有、馬譽煒、賈立緒、何加林、杜松儒、常欣、陳未杰、楊小卓、張福安、鄭明超、李章彥 黃曉嵐、荀現(xiàn)鵬、范淵、羅熙榮、劉健宏、譚天圳、李大震藝術院院長王興昌、李大震先生夫人盧路、公子李臨池等百余位李大震親友參加了本次開幕式。

 

  李大震書畫作品展研討會現(xiàn)場

  開幕式結(jié)束后,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會議室舉行了“李大震書畫作品展研討會”。研討會由中國漢畫像學會會長顧森主持,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資深美術批評家陶詠白,中國批評家年會主席楊衛(wèi),榮寶齋畫院教授梁建平,美術報首席記者蔡樹農(nóng),中國美術報副主編陳明,中國書畫雜志副主編任君偉,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生院書記兼教學部主任葛玉君,美術批評家、策展人孫欣,九三學社中央文化委員洪亮等20余人出席,并作了精彩發(fā)言。

  活動現(xiàn)場

 
 
 
 
 
 
 

  展廳作品欣賞

 
 
 
 
 
 
 
 
 

  據(jù)悉,“麗象開天——李大震書畫作品展”將持續(xù)到6月13日。歡迎社會各界人士蒞臨觀展,光明網(wǎng)、雅昌藝術網(wǎng)、藝美視界網(wǎng)、人民美術網(wǎng)、中國美術家網(wǎng)、搜狐新聞、網(wǎng)易新聞、騰訊新聞、新浪新聞、鳳凰新聞、今日頭條、北京時間、中國藝術品理財網(wǎng)、中國文化新聞網(wǎng)、藝美網(wǎng)、中國時尚新聞網(wǎng)、中藝書畫網(wǎng)、今日中國藝術網(wǎng)、央視書畫頻道、騰訊視頻、網(wǎng)易視頻、優(yōu)酷視頻、愛奇藝視頻等全國五十余家知名專業(yè)媒體對本次活動進行現(xiàn)場采訪與展后報道。

責任編輯: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