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關注 名家 行業(yè) 機構 大觀 圖片 視頻

聚焦

旗下欄目: 聚焦 市場 評論 軼聞

從陳簠齋到黃賓虹 :自《黃山湯口》再探黃賓虹藝術價值

來源:中國藝術資訊網 作者:小龍 人氣: 發(fā)布時間:2018-04-19

清代《四庫全書總目》論子部藝術類,雖列書畫為藝事之首,然極言其“均與文史相出入”;至于琴樂摹印、博奕歌舞,則退列一等,即四庫館臣所謂“名品紛繁”“事皆瑣屑”諸語。說到底,在傳統(tǒng)學術門類逼視下,書畫游藝,只是小道而可觀者。閻立本勸戒其子,云“以畫見名,與廝役等”,孫過庭借揚雄語,言“淪精翰墨,壯夫不為”。百年以來,惟黃賓虹先生遙接張彥遠畫等六經之義,每說丹青,必溯之古;每溯之古,必言圣哲;每言圣哲,必論之學。援藝入經,揚技進道,觀賓虹公文集八編,畫語百簡,再三致意經史學術之要,未嘗稍有忘之。

 

黃賓虹《黃山湯口》,立軸 設色紙本,171×96cm, 1955年作 。 2017年6月19日,嘉德2017春拍以3.45億元成交

賓虹公晚年巨著《黃山湯口》,萬木浩瀚,山立天垂,五筆七墨,諸法畢備。今入藏畫都濰坊,似是前緣。賓虹公與濰上經史學術,究其淵源,極為深厚。其《金文著錄》云:“書畫同源。自來言畫法者,同于書法,金石文字,尤為法書所祖。”此可見經史學術、金石文字為賓虹公向來所重。復閱賓虹先生撰著中,于濰上之陳簠齋、高慶齡、郭申堂、宋書升、高嘉鈺、高鴻裁、王石經、田镕叡、劉嘉穎等,屢屢提及。尤以陳簠齋《十鐘山房印舉》、高慶齡《齊魯古印攈》、郭申堂《續(xù)齊魯古印攈》諸作,更是逢人說項,幾于念念。至于陳公簠齋,賓虹先生僅于其金石類著作中,如《虹廬筆乘》《賓虹草堂藏古璽印釋文》等篇,論及簠齋先生不下七十余處,亦未嘗稍有忘之。

 

陳介祺《十鐘山房印舉》(稿本) 此本于2016年5月16日,嘉德2016春拍“古籍善本”專場以690萬元成交

賓虹公早窺書畫之奧,力于經史有年,尤長于古文字金石之學,認為書畫一道,非徒以繪事為然,并屢諷枝節(jié)之學?v覽賓虹先生從藝之道,自經史中專于金石文字學,自文字金石學中悟入書畫,復援書畫之道,以證經史學術,提振末流,此其所以見重于藝林根本原因。賓虹先生憾時人不學,風藻輕薄,遂自居一隅,窮搜旁證,參究師古。“近伏居燕市將十年,謝絕酬應,惟于故紙堆中與蠹魚爭生活”(《自述》),終知書畫同源之三昧,總平、留、圓、重、變用筆五法;概濃、淡、破、積、潑、焦、宿施墨七法。五筆七墨,自古無積成言之者,而賓虹公首為拈出,此賓虹公書畫集大成者之謂也。觀《黃山湯口》,一筆一畫,皆書寫而出,構圖平中出奇,實處見虛,古法深味,磅礴盡在,亦證賓虹公學之獨標,藝之高格。讀此《黃山湯口》一卷,無異讀我國書法史、繪畫史,無異讀我國藝術史,無異讀我國文化史。復味賓虹公學心藝魂,何止于一書一畫之道,實關乎中國文化之周全者。

 

黃賓虹

凡藝術價值體現(xiàn)于市場價值,無不呈漸進之狀態(tài)。此與社會經濟發(fā)展態(tài)勢與社會藝術認知水平大有關聯(lián)。然藝術之經典、書畫之神品,終有其價值重新發(fā)現(xiàn)之日。市場價值雖非衡量藝術之惟一標準,卻是體現(xiàn)藝術品普世價值之重要手段,賓虹公《黃山湯口》即如是也。《黃山湯口》之市場價值高揚,即社會藝術認知水平之升階,亦即對吾國學術之尊,吾國藝術之魂的珍視與護惜。

 

黃賓虹《虹廬筆乘》(節(jié)選)

走筆至此,復進一言。何謂畫都?非徒有畫者千余,畫廊百家之名。畫都者,取之乎上,應為金石之都,應為藝術之都,方名實兩應。今觀濰上,昔有簠齋先生抵拄海內,毛公鼎曾居于濰;今有賓虹公巨著《黃山湯口》藏于濰涘,紹此經史學術。此為濰坊畫都兩大支撐點,亦即濰坊畫都名實兩應之舉。

 

幸甚至哉!(文/王新)

責任編輯:小龍